探索酱香型白酒的下一个出路?揭示六大趋势和九大策略,锁定这一快速增长领域,洞察机遇。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变化。重度酒类消费群体逐渐减少,轻饮低酒逐渐成为市场主流。“没有酒就没有座位,没有酒就没有礼仪”的传统习俗逐渐被打破。新兴年轻消费者追求品质、服务和体验,不仅青睐名酒品牌,还关注个性化消费。购物理性感性。
中国葡萄酒消费的升级产生了一个显著的现象:新兴中产阶级和年轻消费群体消费模式的转变。新中产阶级渴望通过独特的身份标签和阶级象征来展示自己,果酒正好满足了这种个性化的需求。果酒以其美观、美味、有趣、适合与朋友分享的“网络名人爆炸性产品”特点,赢得了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在果酒领域,“口感好、酒精适中、外观突出、社会属性突出”已成为吸引顾客青睐和回购的关键动力。
趋势4:浸泡果酒稳步前进,“果露”果酒具有巨大的爆发力和规模潜力,“发酵”果酒具有广阔的高端栽培空间。
1、“浸泡型”果酒持续良性发展
在目前的市场形势下,浸泡果酒,尤其是日本青梅酒和中国杨梅酒,将继续成长。由于“青梅煮酒”的历史认知和日本梅酒的影响,中国梅子酒市场继续繁荣。近年来,青梅酒市场亮点频频出现,网上销售增长率超过35%,成为果酒增长的新宠。江小白2019年推出的梅子销量令人满意,2020年618天猫销量位居果酒榜首;泸州老窖还推出了青年语言、花间饮酒、听月亮建筑等品牌,专注于青梅酒。以青梅酒为代表的浸泡果酒,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2、果露型果酒具有极高的爆发力和广阔的规模前景。
果露酒型果酒作为最具爆发力和规模潜力的果酒类别,在果酒市场起步阶段以其价格优势,以其低成本、低价格、多变的口味和强大的产品知名度,在改善口感后迅速崛起。它是果酒市场早期引进的关键产品。如果不是轻果酒的普及和教育,优质纯果酒很难促进市场发展。
3、“发酵”果酒具有巨大的高端培育潜力,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在市场的早期阶段,迫切需要普及教育,这是五粮液干石榴酒、国家标准蓝莓酒等“发酵果酒”发展缓慢的关键。目前,这些发酵果酒大多遵循葡萄酒的优雅风格,其形式和定价也随之而来。然而,它们尚未建立自己类别的独特价值、有效的客户认知策略和营销手段,导致发展有限,难以实现大规模扩张。
发酵果酒,特别是其水果原料,具有广泛的高端消费者意识,包含了巨大的战略机遇。如发酵蓝莓酒、发酵樱桃酒等“高端发酵果酒”备受关注。2014年,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访问中国时,丹麦樱桃酒被列入官方宴会,中丹政要称赞。2015年,丹麦驻华大使正式将葡萄酒引入中国。自上市以来,销量一直在上升,并创下新高。
观察葡萄酒行业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发现“发酵”果酒在高端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机遇。
由于GDP的稳步增长、健康消费理念的普及和行业政策标准的不断完善,中国葡萄酒市场的规模已经超过1000亿大关,其发展势头强劲。作为果酒家族的重要成员,葡萄酒在品类地位、消费者意识、市场规模和行业成熟度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与葡萄相比,葡萄酒更具价值感、健康性和丰富的口感,并得到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可与樱桃和蓝莓等高端水果媲美。这种“发酵果酒”在战略上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预计未来将与高端葡萄酒媲美甚至超越。
数字浪潮不断重塑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在线渠道已成为快速消费品品牌竞争的核心战场。根据尼尔森2020年的数据,快速消费品的在线增长率高达32.4%,而离线增长率仅为4.3%。以年轻女性消费群体为主导的果酒市场,在线销售渠道占主导地位。近年来,特别是在疫情的影响下,在线零售的比例显著增加。
虽然果酒在线销售势头强劲,但总体而言,其品类仍处于品牌发展的初级阶段。现阶段,“深度分销”战略尤为关键。目前,随着人均GDP接近甚至超过10000美元,深度分销的价值仍然显著。然而,为了继续发挥这一价值,我们需要系统地优化和升级利润分配模式、渠道效率和技术手段。
果酒市场正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传统的大规模交付模式已不再适用。未来,准确把握消费者需求,实施精细经营战略,将成为促进增长的核心驱动力。这些因素将有助于果酒市场实现“线上线下双轮驱动、社区运营和全渠道布局”的跨越式发展。
由于缺乏消费者认知和战略竞争手段,我国高端果酒市场发展缓慢,规模有限。然而,100元以下的产品范围以其符合主流年轻消费者购买力和认知水平的快速增长趋势,已成为果酒规模发展的核心市场。通过对电子商务渠道流行的进口果酒的数据调查,发现720ml-750ml最受欢迎,其次是330ml左右的产品;价格方面,720ml-750ml的果酒主要价格为60元、80元、100元,330ml的零售价格约为15-25元。
对于果酒行业来说,为了加快产品规模的扩大,塑造广泛的消费者认知,迫切需要建立一个成本效益低于100元的产品体系,涵盖多口味、多品种的丰富产品线,以快速吸引客流,实现规模的快速增长。
在把握中国果酒市场蓬勃发展的机遇和广阔的未来前景的同时,果酒企业应如何顺应潮流,促进规模增长?针对对六大趋势的深入分析,和军咨询特别提出了九大应对策略,帮助企业乘风破浪。
策略1:通过“品类代言”模式,帮助品牌持续成长。
中国的果酒行业正进入“品类品牌”的新阶段,领先品牌正在崛起。对于相当大规模的国内果酒品牌,我们应该抓住机遇,迅速锁定特定的果酒类别,加强品牌代言类别的产品定位,开展消费者认知培育和营销,引领品牌增长,努力在果酒类别中占据代言和领先地位。
例如,对于茅台优美蜂蜜,我们应该关注“蓝莓”类别,作为品牌代言的核心,与“蓝莓”和“葡萄”竞争,促进品牌增长,努力在蓝莓果酒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梅子酒应专注于梅子酒领域,避免品牌过度扩张到其他果酒系列。继续丰富梅子酒产品线,增强品牌影响力,以品类为核心推动品牌发展,使品牌成为品类的代名词,稳定消费者对“梅子酒”的认知,实现“梅子酒”与“梅子酒”的深度联系,从而巩固品类领先地位,促进行业进步。
策略二:通过“技术创新”塑造产品类别规范,保证卓越的质量。
目前,我国果酒在科研技术领域仍然不足,只有“蓝莓酒”在众多品种中确立了统一的标准。2016年6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告》(2016年第8号)正式发布。GB/T 自2016年10月1日起,32783-2016年国家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经过多年的技术研究、传播和推广,蓝莓酒逐渐在市场上建立了影响力,积累了销售规模,实现了这一突破。
国内知名葡萄酒企业需要双管齐下:一是加强技术创新,吸收国际先进的科研、技术和设备,不断深化基础和应用研究,提高产品生产和质量,以企业标准引领行业标准;二是依靠品牌锁定市场,扩大规模,增强行业标准的外部影响力。因此,促进国家标准的形成,提高品牌信任,巩固领导地位,扩大市场,引领行业发展。
策略三:通过构建“产品矩阵”来巩固品类市场地位,确保品牌在竞争中的优势。
果酒企业应建立“品类”产品体系,精心策划和适度推出满足消费者和渠道需求的多品种、多价格产品,围绕特定果酒类别构建完善的产品阵列。
就产品“类型”而言:当您的品牌关注特定的果酒类别时,必须创造“果露”果酒,抓住机遇,实现规模爆炸性增长;同时,建立“浸泡”果酒,稳定可持续发展;此外,精心培育“发酵”果酒,把握高端市场的潜力和机遇。各种产品对应不同的消费群体和渠道,承载多种市场功能,共同构建多维商业、品牌和市场结构。
在产品“风味”维度上,要努力打造“同类多元化配方”的产品群,打造“集群化”的产品阵列。以日本乔雅梅酒为例,它有许多基于青梅酒的配方产品,如青梅酒、绿茶青梅酒、红糖青梅酒和青梅气泡酒。
在产品“价格”层面,首要任务是在100元范围内打造多层次产品,促进规模增长。同时,精心培育高端产品,提升品牌价值。
在产品“设计”层面,需要准确捕捉年轻消费者群体的身份特征和阶级象征,以满足其个性化的表达需求。同时,突出了“口感好、酒精适中、外观水平高、社会属性高”的四个关键特点,进一步加强了产品的“热风格”属性。
策略四:用“超级策略”打造流量高峰爆品
果酒品牌需要准确定位年轻女性消费群体,打造“网络名人风格、高热度”的爆款产品。要打造超级爆款,需要严格遵循六大核心策略:
超级符号应用策略:将品牌与知名、公认的符号相结合,实现品牌与符号的深度绑定。当目标受众接触到这个符号时,他们自然会想到心中的品牌形象。以葡萄酒行业为例,江小白和新鲜啤酒30公里是成功的案例,如图所示。
超级类别策略:针对行业痛点或消费行为问题,聚集形成的主要客户群体,整合物质和情感双重利益,建立独特的双重利益优势。
超级口号策略:用简洁有力的语言提炼品牌核心卖点或购买理由,帮助消费者快速记忆,便于传播,进而有效提升销量。比如鲜啤酒30公里的“酒厂近则新鲜,30公里为硬指标”
超级沟通策略:在多个独立系统之间,通过三维、多维的媒体和渠道,有目的地实施持续的自我裂变信息传输行为。
超级渠道策略:在新媒体、新技术的大力支持下,构建传统、新、交织的多元化渠道网络,打造线上、线下、社区综合的综合渠道网络平台。
超体验策略:精心打造体验式文化场景,打造深入人心的产品沉浸体验,有效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记忆和忠诚度。
策略五:运用“文化融合场景”模式,激发消费者认知。
构建果酒“文化”与“场景”的融合,已成为提高消费认知度的关键经营策略。
果酒品牌要紧跟品类特色,准确洞察消费者特色,深化与目标客户“紧密相连、频繁互动、丰富体验、积极社交、高粘性”的文化和场景营造。打造“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的多维文化矩阵,包括品牌讲座、沉浸式体验馆、标准品尝会、基地游览、品酒吧、粉丝庆典、约酒活动、专属音乐节、热门影视植入、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IP授权等创新营销手段。
在中国果酒企业从引进期到发展期的征程中,不可避免地会经历一场竞争。届时,将出现市场份额高、规模大的龙头品牌。他们将塑造行业规范,促进行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