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在体内的过程
酒会让人醉,这是酒的天性,因为酒中有三种物质:
1、乙醇,俗称“酒精”。酒精具有刺激和麻醉神经的作用,人类血液中含有0.05%酒精,心跳就会加剧;达到0.1%~0.15%时,会出现头晕心跳,喜怒无常等状态。
酒精在进入人们的身体之后,会在胃、肠部位被迅速吸收,接着就会渗透到各个内脏组织中去。
注意:酒精在人类的脑组织中的驻留浓度最高,而且在脑中代谢排出非常缓慢,所以会让人们出现头疼和头晕等不舒适的感受。此外,酒精在体内,尤其在肝脏中的分解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这也会导致大脑供氧不足,因而引起头疼,出现醉酒的状态。
2、高级醇,也被称作“杂醇油”,是具有3个碳链以上的一元醇的统称。杂醇油是引起人们出现“上头”症状的的主要成分之一。它能使神经系统充血,使人头痛。杂醇油在人体内的代谢速度比酒精要慢,在体内停留时间长,对人体有较长的刺激时间。有人喝了酒,到第二天还头痛,就是体内杂醇油逐渐作用的结果。
3、醛类,主要是乙醛、乙缩醛、糠醛。乙醛的毒性是乙醇的6倍,醛含量高的酒,也很容易引发“上头”症状,与杂醇油相比,它还多了几个作用:
①刺激人体的呕吐中枢神经,因而造成“恶心、呕吐”;
②刺激人体末梢血管使其扩张,出现面红耳赤等;
③促进中枢血管收缩,心跳加速,血压上升,使人头晕、胀痛;
④乙醛还具有极强的还原性,它在大脑内夺取氧气,加剧大脑供氧不足的情况。
说了这么多,应该弄清楚了吧,以后,我们在喝酒时,一定要把握好度,少喝点。
不过,之后就算是喝醉,至少也能醉个明白了!
酒精会在体内
乙醇在体内不是被还原,而是被氧化。在日常生活中,白酒、啤酒等含乙醇的饮料是某些人的至爱。科学研究发现,酒精可使人上瘾,但对身心健康并没多少价值。
在体内酶的作用下,乙醇先被氧化为乙醛,乙醛再被氧化为乙酸,乙酸又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酒精在人体中的变化过程
酒精在人体内的分解代谢主要靠两种酶:一种是乙醇脱氢酶,另一种是乙醛脱氢酶。乙醇脱氢酶能把酒精分子中的两个氢原子脱掉,使乙醇分解变成乙醛。而乙醛脱氢酶则能把乙醛中的两个氢原子脱掉,使乙醛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人体内若是具备这两种酶,就能较快地分解酒精,中枢神经就较少受到酒精的作用,因而即使喝了一定量的酒后,也行若无事;若这两种酶含量降低,需要饮用解酒护肝饮料使之增多这种酶。在一般人体中,都存在乙醇脱氢酶,而且数量基本是相等的。但缺少乙醛脱氢酶的人就比较多。这种乙醛脱氢酶的缺少,使酒精不能被完全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而是以乙醛继续留在体内,使人喝酒后产生恶心欲吐、昏迷不适等醉酒症状。
因此,上面所说的不善饮酒、酒量在合理标准以下的人,即属于乙醛脱氢酶数量不足或完全缺乏的人。对于善饮酒的人,如果饮酒过多、过快,超过了两种酶的分解能力,也会发生醉酒。解酒饮料添加玉米肽,它通过提高血液中丙氨酸和亮氨酸的浓度,能够产生稳定的分解乙醇的辅脱氢酶,增强肝脏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促进体内乙醇的分解和代谢,从而降低血液中乙醇的浓度,达到降低醉酒程度和醒酒的作用。
现实中,人的酒量通过锻炼可获得一定提高,但提高一般不会很大,因为人的酶系统是有遗传因素的,上述两种酶的数量,比例成定局,因此,“酒量”也会遗传。不同的人种酒量是有差异的,近年来,美国科学家进行一系列研究后证实酗酒也和遗传因有关,在美国不少婴儿生下来便是“酒鬼”,而这些“小酒鬼”的父母无一例外都是酗酒者,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的研究者还发现,酗酒者的大脑中无一例外都缺乏一种叫内菲酞的物质,而喝酒能弥补此物质的不足,因此酗酒者见酒后常难以自己,他们的血液中的白血球与化学酵发生反应的程度要比正常人强烈得多。
酒精在体内被分解的过程
一样快,纯酒精都是一样的,在人体内的作用、代谢过程不应该有差别,再者,目前国内的食用酒精都是纯粮酒精,不会用化学合成的方法去做。题主所谓的纯粮酿造的酒精,重点是酒精呢?还是纯粮酿造,按传统工艺造的酒饮品?
客观的说,前者是单一粮种,后者是杂粮,工艺原理相同,步骤、具体工艺有差别,从成品看,区别不在酒精,在于酒精以外的东西。
酒精在人体内的反应
酒度是指酒中乙醇的体积百分比,通常用20时的体积比来表示。例如,50度酒表示100毫升酒含有50毫升乙醇(20),酒精含量一般按体积计算,所以在酒精浓度后会加上“体积”,以显示与重量计算的差异。
啤酒的度数并不意味着乙醇的含量,而是麦芽汁的浓度,麦芽汁是啤酒生产的原料。以12度啤酒为例,麦芽汁发酵前的提取液浓度为12%(重量)。麦芽汁中的提取物是许多成分的混合物,主要是麦芽糖。
啤酒的酒精是由麦芽糖转化而来的,所以可以知道酒精含量低于12度。如普通浅色啤酒,酒精含量为3.3-3.8%;浓啤酒的酒精含量为4-5%。
扩展知识:
体积分数99.5%以上的酒精称为无水酒精。生物学中的用途: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或丙酮)中,所以用无水乙醇可以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95%的酒精用于擦拭紫外线灯。这种酒精在医院常用,而在家庭中则只会将其用于相机镜头的清洁。
70%~75%的酒精用于消毒。这是因为,过高浓度的酒精会在细菌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其进入细菌体内,难以将细菌彻底杀死。若酒精浓度过低,虽可进入细菌,但不能将其体内的蛋白质凝固,同样也不能将细菌彻底杀死。其中75%的酒精消毒效果最好。
40%~50%的酒精可预防褥疮。长期卧床患者的背、腰、臀部因长期受压可引发褥疮,如按摩时将少许40%~50%的酒精倒入手中,均匀地按摩患者受压部位,就能达到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防止褥疮形成的目的。
25%~50%的酒精可用于物理退热。高烧患者可用其擦身,达到降温的目的。因为用酒精擦拭皮肤,能使患者的皮肤血管扩张,增加皮肤的散热能力,酒精蒸发,吸热,使病人体表面温度降低,症状缓解。
酒精在体内的过程是什么
酒精代谢过程大约需24-48小时,酒后8-12小时。所以,酒精在体内含量将大大降低,24-48小时基本完全挥发,达到正常。
酒精在人体内代谢速率有限度,一般每小时仅能代谢10g左右酒精,同时酒精代谢与人体所含代谢酒精酶有一定关系。有些人酶含量较少,少量饮酒后即会出现醉酒表现,酶含量较丰富,酒量相对大一些。
酒精在体内的反应过程
油脂(特殊的酯)不会溶于酒精(乙醇),但发生酯化反应(有机化学反应)。
油脂是烃的衍生物。油脂是一种特殊的酯。自然界中的油脂是多种物质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一分子甘油与三分子高级脂肪酸脱水形成的酯,称为甘油三酯。
醇跟羧酸或含氧无机酸生成酯和水,这种反应叫酯化反应。
分两种情况:
1、羧酸跟醇反应和无机含氧酸跟醇反应。羧酸跟醇的反应过程一般是:羧酸分子中的羟基与醇分子中羧基的氢原子结合成水,其余部分互相结合成酯。这是曾用示踪原子证实过的。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2、如羧酸跟醇的酯化反应是可逆的,并且一般反应极缓慢,故常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多元羧酸跟醇反应,则可生成多种酯。如乙二酸跟甲醇可生乙二酸氢甲酯或乙二酸二甲酯。
HOOC—COOH+CH3OH<------>HOOC—COOCH3+H2O
无机强酸跟醇的反应,其速度一般较快,如浓硫酸跟乙醇在常温下即能反应生成硫酸氢乙酯。
多元醇跟无机含氧强酸反应,也生成酯。
C2H5OH+HOSO2OH<------>C2H5OSO2OH+H2O
酒精进入人体的代谢过程
摄入体内的酒精(乙醇)除极少量经呼吸和尿排泄外,95%以上在体内分解代谢,而肝脏是乙醇代谢的重要器官。在周围组织内进一步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其余者在肝内进入糖和(或)脂肪池,或进入三羧酸循环而氧化分解。乙醇和乙醛都可以使人出现头晕、脸红、心跳过速,甚至神态不清等酒精中毒现象,但乙醛的作用比乙醇更大。酒精在肝内的代谢带来多种后果:刺激脂肪的合成,消耗大量的氧,给肝脏造成缺氧状态,干扰肝细胞ATP的产生,影响蛋白质的合成,造成直接损伤,出现肝功能障碍。酒的化学成分是乙醇,在消化道内不需要消化即可吸收,吸收快而且完全。一般在胃中吸收20%,其余80%被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胃内有无食物、胃臂的功能状况、饮料含酒精的多少以及饮酒习惯均可影响酒精的吸收。空腹饮酒时,15分钟吸收50%左右,半小时吸收60%-90%,2-3小时吸收100%。酒精还能通过皮肤和呼吸道进入体内,人在有酒精的空气中工作,有可能因吸入酒精而中毒。酒对人体的作用与其浓度和吸收速度成正比,即浓度越高,吸收速度越快,作用也越明显。
进入人体内的酒,约10%由呼吸道、尿液和汗液以原形排出。因此,饮酒者都是“一身酒气”,也可用呼吸测酒器检测出来。其余90%经由肝脏代谢。乙醇首先被氧化成乙醛,脱氢后转化为乙酸,最后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体外,同时放出大量的热能。但乙醇的氧化,并不受血液中酒精浓度高低的影响,也不按机体的需要进行,它只按其固定的规律进行,即肝脏以每小时10毫升的速度将酒精分解成水,二氧化碳和糖,直至消化完为止。